□吉勇
城市創新能力事關城市核心競爭力,決定著城市發展的高度和城市建設的品質,深刻影響著城市的前途命運和人民的生活福祉。品質之城必是創新之城,以創新驅動踐行市第六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品質主導”戰略,必能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品質廣安”建設。
構建更具競爭力的人才高地。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在有識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一是廣開“引”的渠道。立足人才需求,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探索實行人才住房先租后買、以租抵購等引才政策,擦亮“小平故里高校行”品牌,全面實施“小平故里英才卡”制度,大力推行“周末工程師”“候鳥型專家”等做法,持續引進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等高端人才,打造引才聚才的“強磁場”。二是厚植“育”的沃土。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向用人主體放權,完善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和培養激勵機制,打通管理、專技“雙軌成長”通道,統籌實施工匠、文衛、社工等人才培育,勇當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沖鋒舟”。三是搭建“干”的舞臺。構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務體系,為人才松綁,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長、實現抱負,營造人盡其才“好環境”。
加持更具生產力的智能科技。要建品質城市就要有一流的科技支撐和賦能。一是要更創新,讓“科創基因”植入城市。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和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契機,緊抓技術升級改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圍繞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玄武巖材料等部署創新鏈,大力發展智能科技、大健康產業、現代文旅服務業等以人的智慧為生產力和以人的健康快樂為重點的產業,開拓政產學研融合發展路徑,提高創新首位度,打造核心增長極。二是要更智慧,讓現代科技賦能城市。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運用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創新,建設便民服務無處不在、在線政府透明高效、城市治理精細精準、數字經濟融合創新、安全體系自主可控的“城市大腦”智慧化發展底座,擘畫城市“治理”到“智理”的新圖景。
三、營造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商以城在、城以商興。做好營商環境這道題,對哪座城市都是挑戰。而廣安此時的經濟欠發達、城市能級低、交通邊緣化等特點,又放大了這種挑戰。要堅決破除“管理就是審批、審批就是辦證、辦證就是收費”等思想,學深圳、趕深圳,瞄準市場各類主體需求,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用法治明確政府邊界、規范市場行為。探索建立“容缺審批”,從優化產業空間資源配置,全方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稅費負擔,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以“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為服務理念,以“一網通辦、精準服務、智慧秒批、一次辦好”為服務路徑,以“安不安全、賺不賺錢、方不方便、清不清廉”為評價標準,最大限度為市民“解絆”、為企業“松綁”,為產業“鋪路”。崇尚企業家精神,形成讓企業家當主角、站C位共識,培優培厚關心關愛企業家成長和企業發展沃土,將廣安全力打造成為活力迸發的投資福地、興業高地。
[作者系小平干部學院(市委黨校)助理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