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以來,廣安區花橋鎮大利村搶抓實施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機遇,盤活土地資源、人力資源、閑置資源,在讓村民得到實惠的同時,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探索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3月21日,在廣安區花橋鎮大利村村辦企業辦公室,當地村民正在領取2月份工資?!捌綍r一般能領到3000元左右,比打零工強多了?!贝迕駰顫擅窀嬖V記者,以前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穩定,現在村上土地全部流轉給業主,不但每年有租金、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分紅。
大利村有耕地面積2720.67畝,林地500畝,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不到2萬元?!敖衲晡覀儽P活土地資源,將全村耕地整體流轉給業主,每畝按照20元的標準提取作為村集體經濟費用。僅此一項,村集體經濟收入就達5.4萬元?!贝罄妩h總支書記葉海軍告訴記者。
此外,村里還成立勞務用工專業合作社,負責為業主提供用工服務,每位村民被用工一次,村集體就會有2元錢收益,此項預計可為村集體增加收益3萬余元。
其實,今年大利村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方式還不止這些。以盤活人力資源成立村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為例,村集體經濟組織持股100%,承接本鄉鎮如山坪塘維修、公路硬化、房屋修建及裝修等業務,吸納本村及周邊村組富余勞動力作為工作人員,幫助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村民周琪林是一位磚工,村里成立建筑公司,他第一個報名,每月收入不少于5000元,還照顧了家里,逢人就說村辦企業好。
“目前,我們已經承攬了花橋鎮160余萬元的工程項目,除去發工資、交稅等開支,預計全年村集體收益可達20萬元?!比~海軍介紹,大利村在領辦村級建筑公司的同時,還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的引領帶動作用,采取“黨組織+合作社+村民”的方式提供配套服務,成立了大利村供銷合作社和共利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營土地流轉、農資購銷、勞務服務等,把黨的組織優勢融入到產業發展中,實現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雙增收”,走出了一條村級產業振興的新路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村級集體經濟要增值,就要不斷創新增收渠道。
盤活集體資產,擴寬增收渠道,大利村壯大集體經濟的另一個措施就是盤活閑置資源資產。該村充分利用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統一規劃的優勢,對轄區的閑置資產和經營性資產進行了全面清理,將村集體所屬的閑置資產進行承租流轉,把集體資產盤活,增加收入來源。
葉海軍介紹,大利村目前有2宗閑置資產,一宗是原大利村活動室,一部分租賃給業主,每年收取2000元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一部分讓村辦企業入駐。另一宗是原共和村小學,目前已經爭取項目資金正在招投標改建成烘干房,采購并安裝糧油烘干設備后租賃給業主使用,每年收取不少于5萬元的租金,目前均已通過承包租賃、有償使用的方式實現盤活利用。
“預計資產盤活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近7萬元,然后再將這些收入用于困難人員幫扶、基礎設施管護、公益性事業支出、村集體經濟滾動發展?!比~海軍說。
只有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才能真正壯大村集體經濟。為幫助全體村民從中受益,村集體經濟的收入按照6∶2∶2的方式進行分紅,60%用于村民分紅,20%用于村內公益事業支出,20%用于管理人員報酬。其他收入則用于土地流轉的租金、基地務工人員的工資、收購相關物資等。通過領辦合作社以及利益聯結機制,預計能實現450人就近務工,每年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0萬元。
花橋鎮黨委書記李林森表示,大利村改變了過去把村集體所有的土地資源、不動產資源閑置的狀況,發展“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村集體和村民可以通過資金、資源資產、技術等要素入股,在企業或合作社中擁有股份,實現“資金變股金、資產變股權、農民變股民”,這種模式受到省市財政部門和市區組織部門肯定,將在全鎮逐步推廣。(羅強薇 徐浩添 張杰 廣安區融媒 廖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