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市林業局機關黨支部聯合市紀委監委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紀檢監察組黨支部、華鎣市林業發展中心機關黨委,組織了70余名黨員干部在華鎣市“君蘭天下”開展“紅色黨建·綠色發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植樹”主題黨日活動。
植樹現場,大家熱情高漲,干勁十足,挖坑、扶苗、培土、澆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市林業局生態修復科科長黃秋芳談到:“每年的義務植樹活動我都會參加,每一棵樹苗都是一個綠色的希望。通過義務植樹,如今我們城鄉的綠化面積越來越大,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宜居?!?/p>
一棵棵春天種下的小樹苗,將會為廣安的夏日多增添一抹綠。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9.61%、森林蓄積量達到875.6萬立方米,建成林業產業基地106.8萬畝。一幅綠色的生態畫卷正在廣安大地徐徐展開,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綠色福利”正不斷提高廣安人民的幸福指數。
全民植樹造林 共建綠色家園
造林綠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是發展的需要,更是民心所向。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決摒棄有損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系,增強生態環境底線思維,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不斷提升全市森林覆蓋率和綠化覆蓋率,全力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謀綠色發展、做綠色文章,如今,“綠色”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和主題曲。

綠樹成蔭不是憑空而來。我市不斷拓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形式,以“種好樹”為契機,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義務植樹活動,弘揚和傳播生態文明理念。2020年,全市義務植樹活動參加人數達110.6萬人次,植樹栽花382萬余株。
“我們在全市廣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把義務植樹活動與鄉村振興戰略、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等相結合,持續開展大規模綠化廣安行動?!笔辛謽I局局長朱小龍說,每年植樹節,我市還通過現場植樹、自然保護、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履行植樹義務。
近年來,我市還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等,華鎣山區森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復,嘉陵江兩岸蓄水保土能力大幅增強,森林生態屏障不斷形成,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守護綠水青山 弘揚生態文明
在大力“造林”的同時,還要悉心“護林”。為此,我市嚴抓管理,強化執法,林地林木資源管理日趨規范,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順利實施,森林火災防控能力持續提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能力不斷加強。
去年以來,全市累計審核審批各類占用林地項目38起,審批林地面積165.16公頃,上繳森林植被恢復費2583萬余元。建設防火檢查站(哨)及物資儲備庫21座、防火通道61公里,開設防火隔離帶390余公里,清理林區墳頭可燃物6000余噸;購置防滅火物資7000余臺(套);新聘用巡護人員257人,全市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沒有發生較大以上森林火災。全市共監測林業有害生物630萬畝次,防治林業有害生物36.67萬畝,防治率達100%。除治枯死松樹12.23萬株,有效遏制松材線蟲病擴散蔓延。
古樹名木是我們身邊的瑰寶。根據《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相關規定,我市積極組織開展了古樹名木鑒定、認定、公布、掛牌、管護、培訓、督查等工作。全市成立5人以上古樹名木專家庫7個,古樹名木專家已對全市12株名木和7株一級古樹、64株二級古樹、711株三級古樹進行了全面鑒定、審核,簽訂了《廣安市古樹名木日常養護責任書》792份,向地方財政申請落實古樹名木專項資金20余萬元,確保每一株古樹名木管護責任落實到位。
同時,我市強力推進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2017年,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功納入全國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我市以“大規模綠化廣安”為總攬,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的原則,實施植被恢復、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森林及濕地資源保護三大措施。目前,完成涉林項目39個(其中重點子項目7個,市林業局組織實施的子項目2個),實施人工造林15465.33公頃,封山育林6200公頃,完成投資2.28億元,森林覆蓋率達到41.15%。
“2021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的要求,積極推行林長制,圍繞現有林地做文章,深入開展國土綠化,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切實保護林業資源,不斷提高森林碳匯能力,有效提升林地綜合效益,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敝煨↓堈f。(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盧琴)
